close

長效型實習制度 阻人才外流(陳祖輝)

1541

出版時間:2018/06/20

   

每到學期結束前,我會問學生一個問題:「暑假的計劃是什麼?」幾年前的學生多回答:打工賺錢,或是參加國外遊學團。最近問學生,他們給我的回答卻是:「去中國大陸實習!」聽到這樣的回答,我並不驚訝,因為據國內市場調查顯示,今年中國大陸占整體海外國家提供國人就業機會的比率已超過5成,更遑論中共大力推動台青暑期實習,給工作經驗、給津貼以及給遊玩,沒有幾個台生不會為此心動,管它是不是統戰作為,先去試一試比較重要!
反觀國內暑期實習,據教育部「大專校院外實習媒合資訊平台」,國內實習機構單位3146家,提供605個實習職缺,162所大專校院實習需求為1393個;換言之,今年暑期實習仍是供不應求的狀況。不禁想問的是,政府對學生暑期實習嗅出了什麼端倪嗎?還是根本沒想過暑期實習未來可能實質影響到台灣人才出走?
依筆者近年接觸學生對實習的想法,歸納有三,一是目標導向,盼實習單位就是未來的就業單位,藉累積人脈,畢業後期待被優先錄取;二是職涯試探,將暑期實習定位成試探個人職涯性向參考;三是純粹打工,炒短線賺工資是其主要目的。若進一步分類,近年留台實習學生多為第二類,赴海外或大陸實習學生多為第一類。

實習就業相互接軌

為何多數留台學生無法成為第一類,研判原因有二,一是提供各校實習缺額不純然在暑期才釋放出來,而是事前與學校簽署合作契約,保持長期建教合作關係,因此這類實習必須與學校科系保持深度關聯,學校會派輔導教師定期訪視,因此實習缺額通常不會太多。 
二是一般暑期實習缺額多為服務業與科技業人力需求,此類實習工作內容可能以行政性或補充性人力為主,學生反映學不到東西,故對台灣暑期實習通常評價不高。 
依筆者之見,可將台灣校外實習制度回歸至學期當中,並且融入各校課程設計當中,例如大四應挪出至少1學期或1學年進入「全實習階段」,由校方與企業合作輔導學生認識就業環境。在實習制度方面,政府可透過政策作為,引導學校與合作企業建立人才「培養-供給」緊密關係,發展實效且紮實的實習內容,如導師制或師徒制,以提高學生實習誘因。 
另實習期間給予學生至少3次轉換跑道機會,無法取得學校實習學分者,仍可讓其畢業,但無實習結業證書,有實習結業證書者,可登錄於政府就業媒合網站,詳實記載實習期間的表現,以及實習單位給予之個人評價,俾於未來找工作時參考。 
如果政府重視國內長效型的實習制度,相信不管中共如何統戰台青,我們的實習制度與就業便於相互接軌,並且讓台生自然地接地氣,相信屆時留台人數必然增加。解決之道不難,端視政府是否有決心整合散見政策工具並加以夯實強化而已! 

大學教師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河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